胸膜粘膜相关性淋巴瘤CT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 作者:吴晓兵,张宏彬,丁文,刘春霞,叶正武,徐小华,浙江医院放射科 患者男,6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少量白痰,伴胸背部疼痛,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活动后感气促,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发现右后纵隔脊柱旁沿胸膜匍匐生长的大片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呈结节状突向肺内,并可见胸膜钙化内移(图1),密度均匀,平扫CT值43HU,最大层面大小约12.5cm×8.4cm(图2),气管、支气管受压推移;增强后病灶渐进式强化,动脉早期56HU,静脉期73HU(图3,4),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图5),两侧胸腔可见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能性大。 图1肿块沿胸膜匍匐生长,部分呈结节状突向肺内,并可见胸膜钙化内移;图2平扫CT值43HU,密度均匀,最大层面大小约12.5cm×8.4cm;图3,4分别为增强动脉早期CT值56HU,静脉期73HUCT值,呈渐进式强化;图5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 手术及病理:行全麻单孔胸腔镜下右胸膜肿物活检术,探查胸腔内陈旧性淡血性积液约ml,吸尽积液,见脏壁层胸膜广泛增厚,满布肿瘤样结节,纵隔胸膜下可见一巨大肿瘤,予以活检右肺下叶脏层胸膜结节较密集处,以强生EC60直线切割缝合器楔形切除,快速冰冻病理:(右胸膜、右侧脏层胸膜结节)镜下组织间可见多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形,倾向淋巴瘤可能。再切取纵隔胸膜处肿物送常规病理。病理结果为结外边缘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图6)。 图6病理诊断:右胸膜、右侧脏层胸膜结节及另送右胸膜肿物,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结外边缘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术后一周行骨髓穿刺活检常规:骨髓象浆细胞比例增高,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建议体液免疫、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造血组织约占骨髓面积30%,粒细胞比例大致正常,粒系各阶段可见,未见幼稚粒细胞增多,造血岛可见,红系各阶段可见,巨核粒细胞数量大致正常,各阶段可见,未见明确淋巴组织。特殊染色HGE染色(+)、Masson(-)、PAS(+)、铁染色(++)、Ag染色(-)。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予以RCHOP方案化疗。 讨论:正常胸膜下区富含淋巴组织最早由Rouviere和Miller阐明。年Stolberg等首先通过放射和病理对照的方法,证实胸膜下区的淋巴组织可以罹患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文献报道CT所见实体性胸膜淋巴瘤改变仅见于淋巴瘤复发病例,胸膜受累系胸内其它部位淋巴瘤的胸膜浸润。胸膜淋巴瘤分为原发性胸膜淋巴瘤和淋巴瘤胸膜浸润,其中原发性胸膜淋巴瘤非常罕见,该病变起源于脏层胸膜下淋巴组织,最多累及脏层胸膜,也有部分累及壁层胸膜,胸膜脏、壁层是否受累与其相应的引流淋巴管阻塞与否有关。脏层胸膜受累的病例常伴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而壁层胸膜受累的病例大多没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胸膜淋巴瘤临床表现:胸痛经止痛治疗后无缓解,数月后可出现胸痛加重,呈刀割样,不规则高热,体温有时降到正常,数天后又上升。偶有咳嗽,咳少许黏液痰。文献报道出现胸腔积液的原因系胸膜下淋巴管阻塞所致。原发性胸膜淋巴瘤的CT表现:主要表现为由胸膜突向肺内的结节或沿胸膜浸润生长的斑片影,或结节与斑片影共存。 胸膜局限性增厚均超过1.0cm,呈厚薄不均的饼状,伴胸腔积液。极少数出现胸壁肿胀、肋骨破坏、心包积液。增强后病灶轻中度渐进式强化,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为本病特征表现。本病主要应与胸膜间皮瘤鉴别,后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胸膜,以弥漫性病灶多见,一般不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胸膜常普遍受累,脏、壁层胸膜彼此粘连。呈波状增厚,患侧肺常被包裹,体积缩小,而胸膜淋巴瘤中不对称的局部胸膜增厚,伴有程度不等的占位效应,胸廓较少塌陷。受累的脏、壁层胸膜可为胸腔积液分离;其它应与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后纵隔节细胞瘤鉴别。本例影像表现沿胸膜匍匐生长的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呈结节状突向肺内,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渐进式强化,肿瘤包绕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来源:吴晓兵,张宏彬,丁文,刘春霞,叶正武,徐小华.胸膜粘膜相关性淋巴瘤CT表现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31(0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yy/9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孔氏验方过新年接健康神经纤维瘤康复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