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解析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关键是肿瘤的定位。 椎管内肿瘤可以根据与硬膜和脊髓的关系,分为:硬膜外;髓外硬膜下;髓内肿瘤。 图1椎管内肿瘤的定位的示意图 肿瘤上下蛛网膜下腔增宽是定位于髓外硬膜下的主要是根据,一旦定位于髓外硬膜下肿瘤,其最常见的肿瘤主要为两类: 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脊膜瘤 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脊膜瘤、神经纤维瘤,柔脑膜转移瘤少见。 1.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均属于外胚叶结构。前者以鞘细胞为主要成分,后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成份。二者在组织培养中均可产生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而后者更为明显。 神经鞘瘤的囊变、坏死几率大于神经纤维瘤,强化后扫描可呈环形强化。 神经源性肿瘤可跨硬膜生长,呈哑铃征表现。 神经鞘瘤肿瘤多发生于颈段和腰段,多为单发,神经纤维瘤可多发,常与神经纤维瘤病相关。 图2胸腰段神经鞘瘤,沿神经根向椎间孔外生长,呈哑铃状,其内信号欠均质 图3胸段髓外硬膜下肿瘤,其内信号不均,可见囊性成分,呈环形强化,病变诊断为神经鞘瘤 图4女性,60岁,进行性上肢和颈部疼痛2周。颈段髓外硬膜下肿瘤,均质强化,无脊膜尾征,可见沿神经根生长趋势,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 图5女性,75岁,左侧上肢无力,典型神经鞘瘤MRI表现 图6男性,42岁,右腹部神经痛。T10水平髓外硬膜下肿瘤,呈明显强化,中心可见无强化区,未见脊膜尾征,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 图7男性,25岁,神经纤维瘤病I型,颈段可见多发神经纤维瘤 2.脊膜瘤 脊膜瘤起源于硬脊膜表面,肿瘤体积较小,常在3cm以下,其质地密实,广基底附着硬脊膜或蛛网膜,呈半丘状。 增强后在肿瘤明显强化,其内可见钙化,同时与肿瘤相连的硬脊膜呈明显条形强化,表现为脊膜尾征。 脊膜瘤多发生于胸段,约占80%以上,其次为颈段。 颈段脊膜瘤多位于椎管前侧;胸段脊膜瘤多位于椎管后外侧。 图8女性,50岁,进行性下肢无力。MRI见颈段椎管前侧髓外硬膜下肿瘤,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明显强化,可见脊膜尾征,病理证实为脊膜瘤 图9女性,60岁,外伤后查体发现。胸段椎管右后侧髓外硬膜下肿瘤,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病例诊断为脊膜瘤 图10男性,75岁,进行性腿部无力,行走困难。胸段椎管后侧髓外硬膜下肿瘤,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可见脊膜尾征,病理结果为脊膜瘤 总结 髓外硬膜内肿瘤主要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根据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等可进行鉴别。 来源:影像时间 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ss/9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得了乳腺纤维瘤怎么办乳腺纤维瘤能自愈吗
- 下一篇文章: Qing听丨目睹母亲被病魔折磨致死,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