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畸形患者总需要安慰
胸廓畸形是一种外科疾病,但是,治疗这样的疾病并不总需要手术刀,要知道,很多人患的其实只是心病,这些病人更需要的是安慰,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总是去安慰,应该比开刀做手术更有意义。 耶稣基督传教的同时也经常会给人看病,所到之处备受民众欢迎。当时叙利亚国王重病在身,据说患的是麻风病。这样的疾病是令人绝望的,即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很难被医生治愈。国王求生欲望强烈,写信告诉耶稣,希望救他一命。耶稣基督看完信后本想亲自前往,但不久身陷囹圄,不能脱身,后来把信转交给自己的一个门徒,并嘱咐他一定要前往叙利亚拯救那国王。耶稣殉难后,门徒去了叙利亚,最后奇迹真的发生了,国王的病被彻底治愈。基督徒的医术感动了国王,国王很快皈依了基督教。 这个故事来自美国历史学家乔尔·哈林顿的《忠实的刽子手》一书,据说是《圣经》中的故事,因此应该是可信的。在两千年前的那个年代里,靠真实的药物治愈麻风病估计是不大可能的,而对传教士这种身份特殊的人来讲,其最有效的“利器”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信仰。如果这个故事真实可靠的话,一定是信仰起了作用,伟大的信仰挽救了国王的性命。 有关信仰治病的事情,在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样的做法从来都存在于治病的过程中。哈林顿在书中尚提到其他古老的治病方法,比如巫医或者江湖郎中靠特殊的意念对患者实施的治疗,这应该都用了相似的技巧。其实在中国也有很多类似的做法,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能够看到这类方法的影子。 有人说,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在于忽悠的程度。这种说法并没有刻意贬低哪一方的意思。客观的评价标准是,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最终能让病人忘却痛苦,便是好医术。中医存在了数千年,中国人之所以能繁衍到今天,无疑都是中医的功劳。如果中医治病真的只靠忽悠治病的话,则恰好说明忽悠也有很出彩的功效,干嘛要对中医恶语相加呢? 鲁迅学的是西医,像几乎所有的西医大夫一样,他是最看不上中医的,在其很多文章中都充斥着对中医的鄙夷。其实这样的文字只能反映他对中医知识的无知。在中医方子中,如果对君臣佐使有十分严苛要求的话,外行是不能指责中医大夫故弄玄虚的。大夫弄得越玄妙,病人和家属会越感觉高深莫测,进而会对大夫的医术笃信不疑。病人若是如膜拜基督一般膜拜大夫的话,离手到病除就不远了,而这恰好是玄虚的妙处。你能说中医大夫只会忽悠人吗?没错,那确实是在忽悠人,不过忽悠确实能治病,对于重病在身的患者来说,能把病痛消除,这还不够吗? 忽悠这个词本来是个好词,可惜被一帮说小品的艺人弄坏了。其实忽悠本身的含义尚包含安慰。如果说忽悠能治病的话,那是相当于给病人服用了一剂安慰剂。安慰剂治病的事实是西医发现的,如果鲁迅那样的西医只是一味地否定中医而不懂得安慰的话,那只能说连西医都没有学好,因此更没有资格对中医说三道四。 在西医发展的历程中,安慰剂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于内科医生来说,除了极少部分针对性强的药物外,绝大部分药物都在起安慰剂的作用。如此看来,西医的内科医生更是忽悠圈子里的大高手,其能耐绝对不会出老中医之右。 安慰剂也好,忽悠也好,实质的内涵是相通的,这类似于信仰的力量,学术的称谓应该叫心理疗法。医生通过种种的暗示,诱导,使患者思想产生依赖,思想找到行走的方向了,作为主观感受的各种症状也就没有理由不跟着医生的安慰走了。这便是安慰剂消除病痛的机理。 美国有个叫特鲁多的医生,他有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话之所以被全世界的医生认可,是因为产生了共鸣。医生能力有限,不可能真的会医治百病。但每个医生都可以假装华佗或者天使,让患者感受到有人常常在帮助自己,有人总是在安慰自己。人生了病总会感到尤为无助,此时的帮助与安慰会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个患者都需要治愈,需要帮助,也需要安慰。而在三种需求中,安慰是最基本的需求,也具备了最伟大的功效。正因为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医生才需要总是,永远,不厌其烦,每时每刻地,安慰病人。 在临床工作中,安慰剂是内科医生经常使用的灵丹妙药,但对于所有的医生来说,安慰都是需要做的工作。这也包括外科医生的工作,安慰甚至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我是个外科医生,专门做各种胸廓畸形手术。每天我都会接触很多病人。这些病人有的住在病房,有的前来我的办公室面诊,有的通过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zz/2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与胸廓畸形手术相关的测量指标的问卷讨论
- 下一篇文章: 到底算不算胸廓畸形,让图片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