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术后常见问题知多少?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实体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该肿瘤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具有c-kit基因突变,kit蛋白(CD)高表达的生物特性。按照肿瘤发生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胃GIST、小肠GIST、结肠GIST、直肠GIST及胃肠道外GIST等。目前胃肠间质瘤的规范化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内镜治疗、介入栓塞及射频消融术等;靶向药物治疗包括一线药物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和三线药物瑞戈非尼;而对于大部分胃肠间质瘤患者,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是胃肠间质瘤术后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困扰着年轻外科医生及患者。

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多久开始服用伊马替尼?

对于接受了胃肠道手术且术后并病理证实需要口服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待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可以正常进食后就可以开始口服伊马替尼。一般而言,术后10-14天即可开始口服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需要多久?

根据年胃肠间质瘤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的剂量为mg/天。治疗时间:(1)对于胃来源的中危患者,口服伊马替尼1年;(2)对于来源于小肠、结直肠及胃肠道外的中危患者,建议口服伊马替尼3年;(3)对于高危患者,口服伊马替尼至少3年。

哪些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

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在预测靶向药物疗效、疑难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以下情况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推荐行基因检测:(1)术前或术后拟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2)疑难病例待确诊的患者;(3)所有初次诊断的复发和转移性GIST拟行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4)鉴别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GIST;(5)继发性耐药者;(6)鉴别NF1型GIST、完全性或不完全性Carney,s三联征、家族性GIST。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1)每天口服1次且最好在固定时间服用,建议餐中服用(先吃部分食物,然后用白开水或清汤等送服药物再继续进食),在服药后30分钟以内喝一大杯(约毫升)温白开水。

(2)用药第一个月应每周查一次血常规,第二个月每两周查一次,以后视之前血常规结果而定。若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停止口服伊马替尼并进行对症处理。

(3)服药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中重度肝肾功能损害,需调整用药。

(4)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或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

(5)服药期间禁止吃西柚(葡萄柚)、杨桃和塞维利亚柑橘以及相应的果汁。

(6)药物需保存在室温、一个安全、阴凉干燥处即可。

Q

胃肠间质瘤的“一线”“二线”“三线”靶向药物治疗是什么?如何选择?

A

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物治疗包括一线药物伊马替尼、二线药物舒尼替尼和三线药物瑞戈非尼,“一线”“二线”“三线”治疗针对的是晚期不可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而制定的不同治疗策略。

美国的B研究首次确立了伊马替尼mg/天为转移性GIST的一线治疗地位,并证明了基因突变对伊马替尼的疗效具有预测作用。多靶点药物舒尼替尼针对伊马替尼失败或者无法耐受的不可切除、复发转移的GIST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因而其作为二线治疗药物。GRID研究证实瑞戈非尼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失败后GIST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被批准用于复发、转移性GIST的三线治疗。

Q

接受规范化手术后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应该如何随访?

A

根据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共识,对GIST患者提供了较为细致的随访方案。(1)对于复发风险度为中危或高危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持续3年,其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5年;5年后每年随访1次;(2)对于复发风险为低危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持续5年;肺部和骨转移发生率较低,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胸部X线检查,在出现相关不适症状时应提前随访复查。

点击“在看”,传播同济胃肠外科科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ss/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