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要病史:

  男性,43岁,因“腰背疼5+月,发现胸腹主动脉瘤5月”入院。患者入院后经降压处理,未诉胸痛、腹痛等症状。

  专科查体:腹部柔软平坦,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脐周可扪及搏动性包块,边界清楚,最大直径约6cm。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均可扪及。

  查血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夹层动脉CTA示:主动脉瘤,自胸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向下累及至腹腔干发出以上层面。最大管径约6.0cm

图1-1术前CTA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累及内脏动脉

  2、本病特点:

  患者为中年男性,腰背部疼痛5个月,此胸腹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平面广,且腹主动脉全部内脏分支受累,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腹腔干。如果单纯应用腔内治疗,会覆盖内脏动脉引起内脏严重缺血坏死,且目前国内未引入分支支架,定制支架的费用过高,而且等待的时间过长,患者存在动脉瘤随时破裂的风险。如果采用经胸腹联合切口行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内脏动脉重建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死亡率高。

  3、治疗过程:

  本例患者采用杂交技术,内脏动脉搭桥和支架植入一期完成,手术方式:“腹主动脉-双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经右侧股动脉覆膜支架胸腹主动脉瘤修复术”

  术中造影:肾动脉以上腹主动脉瘤样扩张,累计双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并延伸入胸主动脉,最大直径约6.5cm,胸腹主动脉瘤起始于左锁骨下动脉以下,同时向腹主动脉扩张于肾动脉平面以上,瘤体长约31cm。

  开腹探查:肾动脉平面以下腹主动脉正常,无钙化斑及粥样斑块,直径约2cm。分别显露双肾动脉(右肾动脉直径约4.5mm,左肾动脉直径约4mm)无狭窄,肠系膜上动脉直径约6mm,腹腔干直径约4mm。

  体外人工血管吻合:选择InterGard两分叉人工血管(18x9cm,长50cm),将两分叉人工血管肢体平均离断,分别将离断的肢体人工血管于人工血管主体行端侧吻合,构建成四分叉型人工血管

图1-2体外人工血管吻合

  重建内脏动脉:分别将四分叉型人工血管主体与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各分支血管于双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分叉处行端侧吻合;分别阻断腹主动脉20min,左肾动脉23min,右肾动脉25min,肠系膜上动脉20min,腹腔干15min,开放血流术中超声探查各重建内脏血管血流信号良好,分别结扎上述内脏动脉根部.

图1-3 重建内脏动脉

  腔内治疗:经右侧股动脉,用MedtronicTFCX支架左锁骨下动脉下方成功释放(第一支架),用MetronicENEWC80EE支架于第三腰椎中分成功释于肾下腹主动脉(第二支架),选择MetronicENEWC80EE功与主体连接(第三支架),选择择MetronicENEWC80EE功与远端肾下腹主动脉支架成功连接(第四支架),选MedtronicTFCX成功与第三和第四支架连接。复查造影示: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成功,无内漏,搭桥内脏血管、双侧髂外动脉显影良好。

图1-4术中复查造影示:搭桥内脏动脉显影良好。

  术后2年CTA:胸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成功,无内漏,搭桥内脏血管、双侧髂外动脉显影良好。

图1-5术后2年CTA见内脏动脉搭桥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置入后胸腹主动脉瘤消失,未见明显内瘘

  4、病例回顾与讨论:

  本病例的治疗难点在于胸腹主动脉瘤范围广,累及腹主动脉全部内脏分支,如单纯腔内治疗支架置入后封闭内脏动脉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而单纯的开放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

  为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1)为了减少内脏动脉的缺血时间,我们开腹暴露出腹主动脉及其所有内脏分支动脉后,再体外将人工血管的形态设计好后,将人工血管和内脏动脉时间尽量缩短,减少内脏缺血的时间(腹主动脉20min,左肾动脉23min,右肾动脉25min,肠系膜上动脉20min,腹腔干15min),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内脏缺血并发症发生率

  (2)胸腹主动脉瘤近端距离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有一段距离,锚定区足够,但是必须清楚的是覆膜支架远端是没有标记点的,为达到定位准确必须对该型号支架有深入了解,如何在介入下准确确定远端是非常重要的

  (3)由于术中人工血管重建内脏动脉的血流为逆向灌注,再术中吻合口的设计方面,需要尽量符合流体力学,避免吻合口成角过大引起血栓形成,同时术后需要进行抗凝处理以及严密随访。

医学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bx/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