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容易长结节生肿瘤每
阴虚、湿热 侯大爷和迟大爷都有口渴、夜间出汗、午后潮热等阴虚的症状,两个人用相同的方法调理,结果侯大爷的阴虚有了改善,而迟大爷的阴虚反而更加严重。为什么用了同样的滋阴方法,一个人有效,一个人没有效果呢? 通过诊断李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侯大爷遇到的问题确实是阴虚,而迟大爷遇到的问题不是阴虚,而是另外一种病症让阴虚背了黑锅,这个病症就是湿热。 原来,侯大爷偏瘦,迟大爷偏胖,他们虽然都有阴虚的症状,但也有不同点,侯大爷喜欢饮水、面红如妆,而迟大爷不喜饮水、面色晦暗,所以侯大爷是典型的阴虚,而迟大爷是湿热的病症。 湿邪不除,聚在一起就会生痰,痰可以遍布全身,凝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形成有形的块状物,比如息肉、结节、囊肿、肌瘤、纤维瘤、脂肪瘤等。而且,当体内湿气太多时,还会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既然体内有湿,就要祛湿,大家耳熟能详的祛湿法宝就是薏米水,但李教授却说,光用薏米水不能解决所有的湿气问题。 病例:王女士,经常贫血、头晕、心慌、气短没劲,去年1月份体检查出双侧的甲状腺结节,右侧的可能是恶性的,李教授通过辨证后认为,王女士是气虚生湿,气推不动运行,湿气聚集在体内,生痰生结节。 像王女士这样气虚生湿的人群,不能单用薏米水来祛湿,应该在补气血的基础上,调理肺脾肾功能主动祛湿,这样治疗后,不但祛湿效果好,而且不易反弹。 李教授带来一个资生健脾的膏方,据说这个膏方慈禧太后也爱吃。 慈禧太后在40岁以后,身体逐渐虚弱,特别是脾胃功能弱了,体内的湿气影响了她的食欲,总是胃胀、打嗝、困倦、乏力,当时的太医就给她开了一个膏剂,吃了以后祛湿健脾的功效特别好。 今天,李教授在资生健脾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制作了一个由13味药组成的茯苓祛湿膏。 茯苓祛湿膏药材:薏苡仁、茯苓、山药、扁豆、玉米须、五指毛桃、山楂、麦芽、鸡内金、人参、橘皮、佛手、砂仁 薏苡仁、茯苓淡渗利湿,山药、扁豆补脾,玉米须利水,山楂、麦芽、鸡内金、橘皮、佛手、砂仁帮助消化,人参大补元气,增强水液运行的力量,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补肝肾、祛痰湿。 专家提醒:此方对湿热人群有一定保健作用,不可替代药物。孕妇、婴幼儿不建议食用,每次的量不要太多,一勺就够。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解决了像迟大爷一类的湿热人群的问题,接下来说说像侯大爷一样阴虚人群该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年四十,阴气自半”。中年之后,很多人因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精血化生不足,身体逐渐消瘦,出现阴虚血少之症,故古代医家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 出现了阴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病情还会继续发展,甚至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两虚的问题。因此临床上补阴的时候,既要补阴,也要注重补阳。 阴虚所在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轻重程度也不同,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李教授将阴虚分为轻重两类进行讲解。 轻:主要伤肺、胃、肠的津液,表现为口干口渴。 重:主要伤肝阴和肾阴,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耳鸣、脑鸣、身体干枯干瘦。 李教授带来一个补真膏,医院秘录中而来,它是专门治疗久病肺津伤、胃阴伤、肾精不足等。 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秋天,燥邪当令,出现秋燥,对于素来就津液不足的阴虚人群,更要注重补阴。 李教授从补真膏的基础上,改良了一个适合普通大众的滋阴膏方。 参杞膏药材:人参、芡实、山药、莲子、枣、核桃仁、黑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橘皮、桔梗、金银花、杏仁 人参、芡实、山药、莲子、枣通过补气健脾来生化精血;核桃仁、黑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养血滋阴,能增强精血的化生;橘皮理气助消化;桔梗、金银花、杏仁针对秋季的燥咳。 专家提醒:此方对阴虚人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不可替代药物。湿气重体胖者,不适合用这个膏方。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历史热门文章两杯茶一碗汤,润肺去燥,健脾化湿,全方位护肾!药王孙思邈都说好~气血补得好,人就不易老!十大补气血食物,益气补血,还你红颜好气色~饭后这个习惯天天做,一堆毛病找上你!八个饭后最佳“伴侣”,保护胃肠更健康~夏秋宁可不吃肉,也别错过这菜!排毒抗癌、养护心脏,免疫力也提高了~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小编张小葵你的支持和赞赏是小编前进的动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zy/5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发出警示聚酯纤维材质服装会产生污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