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广大女性朋友深受乳腺增生困扰,非常困惑该如何预防和治疗,接下来我跟大家说说乳腺增生是怎么一回事。

在说乳腺增生前,我们先认识乳腺,乳腺是如何发育而来,又在一生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人类乳腺的腺体来源于外胚层,在胚胎第6周时,于胚胎的腹面,从腋下到腹股沟有68对乳腺始基形成,呈现2条带状“乳线”,在胚胎第9周时,除位于锁骨中线第5肋间的一对乳腺始基能保留并得到发展外,其余均退化。乳腺自胚胎期发生,历经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妊娠哺乳期、绝经期和老年期的变化,各时期均处于机体激素水平影响。乳腺在发生与发育的过程中可因各种因素而致畸形或发育异常;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在内、外因的作用下,可发生相关疾病。

一、胚胎期

乳腺发生于胚胎腹面的原始表皮,胚胎期乳腺的发育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胚胎6周,外胚层出现乳线(乳腺发生线),原始表皮呈局部增殖,形成“乳腺始基”。

第二阶段:在胚胎9周,乳腺始基逐渐消退,形成乳头芽。乳头芽表面的上皮细胞逐渐分化增殖形成乳头凹。

第三阶段:胚胎3个月时乳腺芽逐渐演变成永久性的乳腺管。乳腺芽继续向下生长,形成乳腺管,开口于乳头凹的乳洞部。

第四阶段:在胚胎6个月,乳腺管继续增殖,伸入表皮内。胚胎9个月时,实性的上皮索有管腔形成,乳腺管末端有小团的基底细胞,即日后乳腺小叶的前身。乳头下的结缔组织不断增殖,而使乳头逐渐外突。乳腺小叶芽仅在出生后青春期始逐步形成末端乳管和腺泡。

二、新生儿期

两性新生儿于出生后2周,由于母体的激素进入婴儿体内,约60%的初生儿期乳腺可有某种程度的生理活动,一般在出生后第34天可出现乳头分泌物或乳头下出现13cm的硬结,13周后逐渐消失,称为生理性乳腺肥大。镜下可见乳腺中含有中度分枝的导管,管腔明显扩张,内含粉红色的分泌物。末梢部导管上皮细胞呈柱状,管周绕有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充血的毛细血管。

三、婴幼儿期

幼儿期乳腺呈静止状态,表现为乳腺的退行性变化,唯女性的静止状态较男性不完全,女性偶可见乳管上皮增生的残余改变。此时乳管上皮逐渐萎缩,呈排列整齐的单层柱状及立方细胞,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乳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呈玻璃样变。

四、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性变化到性成熟这一时期,一般为35年。这个阶段开始的早晚在一定程度上与种族及生活条件、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白种人女性一般岁开始发育;黑种人迟12年;我国女性乳房开始发育时间为岁。乳腺的发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提前,临床医生应了解这一点,特别是单侧乳腺先发育时,不可将开始发育不均衡的乳腺作为肿瘤而切除。一般在乳腺发育时尚有1/3的人无月经来潮,月经来潮才为性器官和性腺完全成热的标志。

1.女性乳腺:此时乳腺在卵巢性激素的作用下,生长加速,乳腺、乳晕、乳头相继增大。乳头下可触及盘状硬结。乳晕、乳头着色亦逐渐增加,以后乳腺逐渐发育成均匀的圆锥形。乳腺增大的主要组织学基础为纤维间质增生及皮下脂肪的显著存积,乳腺组织形态改变与幼儿期并无多少差异。即乳管中度延展,管腔稍加宽,上皮呈柱状,较大的乳管内可见少量的分泌物。管周结缔组织增多而疏松,血管丰富。此时还无末端导管及小叶形成。至月经来潮时,小导管末端的基底细胞增生,形成乳腺小叶,以后逐渐有管腔形成,终于形成乳腺小叶结构。到性成熟期,随着卵巢功能周期性的改变,乳腺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直到妊娠、哺乳期,乳腺才充分发育。靑春期乳腺若受到雌激素的过多剌激,而引起乳腺肥大,若刺激引起的增生性病变局限于乳腺一处,则可引起乳腺纤维瘤。

2.男性乳腺:男性乳腺发育程度较低,较女性为晚,发育期限也较短。60%70%的男性此期内可在乳头下触及硬结,轻度触痛。一般在12年后逐渐消退。组织学变化为乳管延展,管腔加宽,上皮呈柱状,大导管内可见少量分泌物。管周结缔组织增多,血管丰富。退化后可见乳管上皮萎缩,管腔缩小,管周结缔组织呈胶原变性。

五、性成熟期(乳腺增生出现的重要阶段)

经过靑春期的乳腺发育,乳腺组织学结构已近完善,当卵巢发育成熟,其内分泌激素水平呈周期性变化时,乳腺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亦必然随之有周期性的改变。此期的标志是月经来潮。因此,此期亦可称为月经期。在月经来潮前,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达高峰。激素作用于乳腺呈现为增生性改变;月经来潮后,内分泌激素水平降低,乳腺则呈退行性变化。

1.增生期:相当于月经前期,自停经数日开始至下次月经来潮为止。此期乳管上皮细胞增生、变大。管腔扩张,新腺泡形成,至增生末期,乳管和乳腺小叶内可见有分泌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有的呈空泡状。管周结缔组织水肿、苍白,并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此过程在月经来潮前达高峰。临床表现为乳房体积增大,触之呈结节感,时伴有较轻度胀痛或触痛。

2.复原期:在月经来潮后,乳腺呈退行性变化。小叶上皮分泌减少,细胞萎缩、脱落,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周结缔组织紧缩呈玻璃样变。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可见少许游走的吞噬细胞。此时乳房体积变小、变软,胀痛或触痛减轻或消失。数日后,乳腺又重新进入增生期变化。

六、妊娠期

妊娠56周后,乳腺开始增大,直到妊娠中期增大最明显,此时可见皮下浅静脉扩张及皮肤出现白纹,乳头增大、乳晕扩大,乳头及乳晕着色增加,表皮增厚。在乳晕内可见个凸起,称乳晕腺,属皮脂腺,分泌皮脂以滑润乳头。

妊娠早期由末梢导管发出上皮芽,其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的小叶,小管增加,管腔扩大,因而乳腺腺叶增大,有些新生的小管尚可伸入到脂肪结缔组织内,小叶间质水肿,至妊娠中期,小管扩张,形成腺泡,腺泡上皮开始有分泌活动,变成内含脂肪的立方状细胞。腺泡腔内含有少量的分泌物。水肿样间质内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外,尚可见淋巴小结。至妊振后期,腺泡进一步扩大,腺泡上皮细胞内含有分泌空泡,腔内分泌物增多。腺泡互相紧靠,小叶间质因受压减少或消失。

妊振期乳腺的改变是受机体内分泌激素影响最大的时期,乳腺的改变也最明显,但乳腺各部位的改变并非完全平衡,双侧乳腺的变化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差异,就是同侧乳腺不同部位的改变亦有差异。这种不平衡就会影响到哺乳期乳汁的分泌,甚至可演变为乳腺囊性增生性病变。

七、哺乳期

虽然妊娠中期腺泡上皮已开始有分泌活动,形成了内含脂质的初乳细胞。且可有初乳泌出,但真正的泌乳多在分娩后34天,此时乳腺明显胀硬,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一旦开始哺乳,疼痛即消失,哺乳期的乳腺小叶及分泌管有分泌及储存乳汁的功能。

分娩后,由于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降低,催乳素的作用相应增强,再由婴儿吸吮产生的反射,催乳素分泌大大增多,在催乳素的作用下,妊娠期己具备泌乳功能的乳腺逬一步发育,腺泡细胞及分泌导管大量分泌,引起持续性泌乳。

哺乳期乳腺的组织学改变为:导管和腺泡更为增多、密集,腺泡腔明显扩大,其上皮细胞由立方变为柱状。胞浆富有分泌物而呈透明状。核圆形,位于基底部或顶部。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极为稀少,内含多量毛细血管。

乳腺小叶的发育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人的乳腺不同部位,发育亦不一致。乳腺小叶发育良好与否是乳腺分泌乳汁多寡的决定因素。一般认为,妊娠期乳腺小叶未能充分发育者,哺乳期中亦处于比较静止的状态,唯多次妊娠可能使此种发育较差的乳腺小叶继续发育。

哺乳期后或中断哺乳后数日内,乳腺进入复原期变化。组织学特点为:①腺泡变空、萎缩,腺泡上皮崩解,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消失,腺泡壁及基底膜破裂,彼此融合成较大且不规则的囊腔;②末端乳管萎缩、窄小,崩解的上皮细胞分散于其附近;③乳腺小叶内及其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浸润;④淋巴管及淋巴结内可见含有脂肪滴的吞噬细胞;⑤腺泡及管周纤维组织再生;⑥末端乳管再生,并出现乳管幼芽。临床表现为乳房体积变小,皮肤较松弛,乳房一般较前下垂,但乳头乳晕着色多不减退。

八、绝经期

闭经前若干年,乳腺即开始全面萎缩,腺体缩小,但此时因脂肪组织增厚,乳腺体积反而增大。组织学表现为:乳腺小叶不整、变小和数量减少,接着小叶、小管萎缩及上皮细胞消失,小管腔变窄,管周间质变密。绝经后的老年性乳腺一般己无小叶或仅残留少许小叶,小乳管和血管都可消失,间质硬化,呈玻璃样变,偶可见有钙化。

了解完乳腺的发育和一生中的变化,很容易就知道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妇女乳腺的正常变化,随着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月经和乳房的周期性变化。所以乳腺增生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月经来临前乳房会出现轻微胀痛,也是属于正常表现。

女性的情绪波动过大也会诱发和加重乳腺胀痛。

如果胀痛明显并伴随刺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需要就医治疗。

此外,乳房非常脆弱,要保护好乳房,不要对乳房进行推拿按摩,外力容易损伤乳腺小叶和乳腺导管,诱发各种疾病。

与大家分享和学习乳腺(癌)相关知识,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zy/1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