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响炮胸主动脉瘤合并颈动脉狭窄
近日,我们为一名“胸主动脉瘤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成功实施了同期微创手术。 复杂的病情 我们最近遇到一名特殊的患者,64岁老年男性,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管腔狭窄率近90%。由于颈动脉狭窄达到手术指征,我们计划为患者进行左颈动脉支架术。但我们在进行术前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患者同时合并了胸主动脉瘤,而且瘤体最大直径达6cm,同样也达到了需要手术干预的标准(见下图,患者CT动脉造影)。 (图1,患者CT动脉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胸主动脉瘤样扩张) 颈动脉和胸主动脉在我们身体里的什么部位呢?下面这张示意图显示的就是人体的血管分布,以及对应的这名患者的病变部位。(图2,人体动脉分布示意图:上方蓝色圆圈内为左侧颈动脉在颈部的位置;下方蓝色圆圈内为胸主动脉在胸腔内的位置) 治疗的难点 颈动脉重度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在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而5年发生脑卒中的可能为30~37%。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位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的狭窄率已经达到90%,在短期内发生病变段完全闭塞进而引起脑卒中的风险相当高。所以对于这种“一线生机”的极重度狭窄,应遵循一经诊断及早干预的原则。 而胸主动脉瘤最主要的风险是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与动脉瘤直径显著相关,当直径超过7cm时,胸主动脉瘤的破裂率可高达43%。而胸主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死亡率相当高。 面对这两种都“等不得”的疾病,先处理哪一个,都要面临等待手术个过程中,另外一种疾病病情进展变化的风险。而且患者多经历一次手术,就要多经历一次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多经历一次麻醉和围术期,全身并发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制定的方案是,左颈动脉狭窄和胸主动脉瘤同期微创腔内手术。 手术过程 同时治疗颈动脉狭窄和胸主动脉瘤,我们只需要通过患者大腿根一个约5毫米的穿刺口就可以完成。 首先,我们通过动脉造影,再次确认左颈动脉和胸主动脉的病变具体情况(见下图术中造影)。 (图3,术中造影:上方小蓝色箭头所指为左颈动脉重度狭窄段;下方大蓝色箭头所指为胸主动脉瘤;红色箭头所指为左锁骨下动脉) 患者的胸主动脉瘤紧挨着另一根也参与脑供血的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见上图中红色箭头所指)。修复胸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是用不透血的带膜支架完全覆盖胸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区域,对于这位患者来说,要严密隔绝胸主动脉瘤需要同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为了避免影响脑供血,我们计划在左锁骨下动脉也置入一枚支架与主动脉内的支架并行,以保留左锁骨下动脉的供血,这在临床上称为“烟囱技术”。 微创并不代表着简单,患者的左侧颈动脉的开口并不像绝大多数人从主动脉弓上直接发出,而是由无名动脉发出(生理变异),加上主动脉弓的形态并不友好,给左颈动脉支架的手术操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我们通过小心谨慎的操作,首先完成了左颈动脉支架置入。操作成功后,造影显示术前极重度狭窄的节段恢复了管腔的通畅。 (图4,左颈动脉置入支架前、后的术中造影形态) 之后,我们按计划继续进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及左锁骨下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在完全封闭胸主动脉瘤的同时,建立继续给左锁骨下动脉继续供血的通道(见下图术中造影)。 (图5,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造影:蓝色箭头所指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红色箭头及标示线所示为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 从下面的术前和术后对比图可以看出,胸主动脉瘤被良好的隔绝,原来的膨出完全消失,胸主动脉恢复正常的管径。同时左锁骨下动脉显影良好,管腔通畅。 (图6,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后的术中造影) 此次手术由黄柳桓医生主刀,高江平医生担任助手,历经3个半小时顺利完成。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两个“要命”的问题,而且老先生在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下地活动,术后恢复过程非常顺利。 关于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并不代表简单,往往在很多地方对术者提出了比传统手术更高的要求(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适合微创手术,要认真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微创手术更加体现了协作精神,包括了血管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理团队、医院手术器械科,等多个部门的合作。很多合作,都是在患者看不见的地方,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多科协作,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理念。 血管外科黄柳桓医生: 可预约咨询及手术地点:1、北京市医保A医院医院血管外科 门诊时间:1、医院血管外科每周三上午 预约 预约邮箱:huangliuhuan .北方乌发口服液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yy/2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的多肉可以有多美
- 下一篇文章: 3D打印导航成功治愈先天性胸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