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任医院病理科

整理:芳芸、涣涣

来源:华夏病理学网

病史:女,40岁,左肩部肿物,大小3.0×2.5×2.0cm,切面实性灰白,部分呈黏液样。最后诊断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诊断分析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由低至中等密度的温和梭形细胞组成,核深染、卵圆形,染色质呈小颗粒状聚积,有一个或多个小核仁、胞浆不清晰,呈弱嗜酸性,核只有轻度多形性分裂象少见。细胞分布在多少不等的纤维性和粘液样间质中。病变表现为富于细胞的胶原样区与稀疏细胞黏液样区交替分布或混合组成,二者比例不等,二者胶原化(甚至出现菊形团)或黏液样变性(完全可以出现本例黏液样表现)程度亦可不等,二者之间可有移行,亦可有相对清晰界线。瘤细胞在富于细胞区呈梭形或短梭形,在黏液样区呈星芒状或短梭形,胞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亦不易见,肿瘤内血管相对稀少,结合镜下所见及临床病史,本例均较符合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鉴别诊断

1、神经纤维瘤亦可经常发生黏液样变性,但其细胞更为波浪状或核端尖细,细胞间绳索样胶原纤维明显,本例显然不符合,故不予考虑。

2、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本例血管甚少,有较为明显的胶原化区,故也不过多考虑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3、黏液型皮肤隆突纤维肉瘤,多半与皮肤联系密切,或许可见包绕皮肤附属器,其细胞密集程度亦多于本例,根据本例富于细胞区镜下所见,也不符合,故对于黏液型皮肤隆突纤维肉瘤最多也就是个做免疫组化时附带CD34加以鉴别。

4、肌内黏液瘤,倒是本例需要重点鉴别的病变。肌内黏液瘤血管和成熟的胶原纤维均十分稀少,但富于细胞型黏液瘤其间质内可见较多胶原纤维,此时肿物的周边是否浸润骨骼肌或脂肪组织也许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起关键性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ss/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