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纵隔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病例1(病例来自呼吸影像群,惠州赖晓宇老师提供)手术病理:胸腔孤立性纤维瘤小结:孤立性纤维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全身大多数部位都可发生,以胸部最多见,尤以胸膜多见,多发生于脏层胸膜,通常为单发,生长缓慢,80%为良性。多见于成人,好发年龄50~70岁,无性别差异,可伴发发作性低血糖或肥大性骨关节病。免疫组化Vimentin和CD34为阳性。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体积有一定相关性。 1.多为单发肿块,轮廓较光滑,一般无分叶,可有包膜,可以有胸膜尾征。少数胸膜SFT可表现为带蒂肿块,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 2.当肿瘤较小(小于5cm)时,平扫密度较均匀,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少数肿瘤强化较明显。 3.随着肿瘤的增大,发生粘液变性、囊变坏死概率增加,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并可有钙化,增强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地图样”。 病例2再看一例,潘军平老师分享患者女性,体检发现,无不适主诉,既往史无特殊。(病例来自丁香园)结果: 胸腔镜探查见肿瘤包膜完整,蒂连于脏层胸膜,病理为孤立性纤维瘤。 术后诊断:胸膜下孤立性纤维瘤 潘军平老师点评—— 我们判断肺内肺外的依据:1、与胸膜的关系。主体在外面,宽基底与胸膜连接,胸膜掀起一般是肺外的依据。2.、与肺内结构的关系:附近血管、支气管被推移,未进入病灶(无血供的良性病变有时候要警惕除外),提示肺外。3、血供,肺部来源的一般肺部血供(隔离症除外,恶性肿瘤有时候会有差异,孤立性纤维瘤血供可以肺内来源)。上图提示病灶是肺外来源,从纵隔侧向肺侧生长,所以弧形朝外。(如果从肺侧向纵隔侧增长,方向应该相反,至少也应该是平直的)另外由于该患者较胖,纵隔脂肪较多,很好的显示了病灶的边缘,没有侵袭征象。那么我们暂时只能确定是肺外来源,到底是胸膜还是纵隔来源?证据还不足。一般来说,纵隔来源的实性占位,多呈类圆形。而胸膜来源的可以有蒂,纵隔侧不一定很光滑,比如该病例纵隔侧呈尖角状。另外,病例层面提供的有点少,如果图像多一点,我们可以观察病灶纵隔侧有没有胸膜尾征,找到胸膜尾征,是提示病灶来源胸膜的有力证据。还有一点病灶后部肺侧比较扁平,如果是纵隔来源的实性肿物应该比较类圆。纵隔侧,因为靠近心脏,对它有一定的压迫,可以表现为平直或稍凹陷,但肺侧缘应该表现为类圆,因为肺组织比较柔软,对它的压迫没有心脏那么强。所以综合考虑,我认为病灶来源于胸膜。而来源于胸膜的疾病并不多,首先应该想到孤立性纤维瘤。琦遇14:10 问老师们一个问题? 琦遇14:10 琦遇14:11 SFT是哪种生长方式? 吴婧14:13 觉得3 吴婧14:14 你想想,胸膜其实也不是一层,是有宽度的,一开始是靠近弹力纤维的,然后长大后就会有可能往两边长大 琦遇14:15 有道理!! 吴婧14:15 所以你应该问,脏层胸膜有多厚,和肿瘤的短径比较一下就知道,这个你需要问王兆宇老师,因为这个问题很早以前我问过他 琦遇14:17 因为肺部比较软,容易往肺的方向长 吴婧14:18 他生长的位置在弹力层水平,来自纤维组织cd34,方向主要往里面,肺的那侧生长 琦遇14:20 纵隔的脏层胸膜的SFT能体现出吴老师的观点!正确! 整理者随缘 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ff/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志你知道吗胸部就是这些原因才不
- 下一篇文章: 她从不做胸部保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