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攒了一夏天的湿毒,一定要在秋季的时候艾
十人九湿,寒湿缠身,百病生;春夏进入你身体里的重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带入秋冬必成大患!不过,老祖宗给你留了一物可以救你命---那就是艾灸。秋季养生艾灸 为什么艾灸对寒湿有奇效?很简单,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 就像下雨天,湿气让我们的身体湿气漉漉,而艾灸像太阳,太阳一出来,湿漉漉的地面很快就干了! 用艾灸来祛除湿气,简直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佳方法。 秋季很多人认为顺应天时做到养肺润燥即可,实则要注意自我身体的不同。现代人多湿气重。常出现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湿气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遇到寒就是寒湿,遇到热就是湿热,遇到风就是风湿。湿气在皮下,就会形成肥胖。所以在天气渐渐转凉阶段,一定要排除体内湿气,以免使身体出现腿脚,颈椎,腰背不便,关节疼痛,体抗力差等情况。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 ①肩颈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④腰部的“命门穴”, 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去湿的6大奇穴绝配: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 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5,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 6,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灸疗时间 每天一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艾灸一周后休息一天。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祛痰祛湿灸哪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健身体的工作,并且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避免病邪、湿邪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发湿症以及各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湿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湿,另一种则是外湿。 除了上面所说的使用艾灸的方法令身体恢复健康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千万不能够过度的服用烟酒或者是食用一些生冷的食物,这对于脾胃功能、消化能力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等等都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另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身体素质。 往期精彩回顾 艾灸灸感全讲解! 艾灸理疗的禁忌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白露节气勿露身,艾灸养阴为重! 对付“老胃寒”,艾灸有一套! 答疑解惑:打鼾不要怕,艾灸这几穴让您不再鼾声如雷~ 目前+人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bx/7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恭迎地藏菩萨圣诞,今天把地藏菩萨心咒
- 下一篇文章: 第三期助印经书太上感应篇及直講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