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起源于脊髓,以中年人多见;后者可为椎管周围组织直接侵入椎管(如淋巴瘤),或来源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以老年人居多。影像学按照肿瘤累及的部位将椎管内肿瘤分为髓内、髓外硬膜下和髓外硬膜外三类

㈠髓内肿瘤:占椎管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60%),在此作简要介绍

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男性,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临近脊髓边界清楚,这与星形细胞瘤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病变边界不清截然不同

室管膜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或终丝的室管膜细胞,可脊髓各节段,但多见于脊髓圆锥和终丝(静段和腰骶段)。肿瘤位于脊髓中央,呈灰红色,有包膜,边界清,内部可发生囊变、出血,较大肿瘤可占据整个椎管,位于终丝者容易发生黏液样变

临床表现:患者早期可无症状,以后出现疼痛,受累节段区域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节段性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外科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可治愈本病

影像学表现:

⒈MRI:MRI平扫显示肿瘤局部脊髓增粗,病灶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肿瘤内部可有出血、囊变,临近部位形成脊髓空洞,肿瘤周围可有水肿带。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与正常脊髓的分界清楚,而囊性部分和脊髓空洞无强化

颈髓室管膜瘤

A:MRI矢状位T1加权像显示颈髓增粗,颈3~6椎体水平髓内肿瘤呈等信号,其上、下方可见低信号脊髓空洞;B:MRI矢状位T2加权像示髓内肿瘤呈等信号,信号不均匀,其上、下方可见高信号脊髓空洞;C:矢状位增强扫描髓内肿瘤显著强化

⒉CT:CT平扫显示室管膜瘤局部脊髓增粗,呈均匀低密度,境界不清。个别肿瘤也可呈等密度,极少数肿瘤密度高于正常脊髓,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较大肿瘤压迫邻近骨质可引起椎管增宽。CT脊髓造影检查可见肿瘤局部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或移位,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进入囊变区

比较影像学:MRI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定位和定性诊断均优于CT,但是CT显示脊柱骨质结构的继发改变和肿瘤内出血较为敏感,可作为MRI的补充检查方法

㈡髓外硬膜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0%,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髓瘤常见,下面仅介绍最多见的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占椎管内肿瘤的29%,以颈、胸段略多久,好发于20~40岁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多起源于脊神经后根,在蛛网膜下腔内生长而压迫脊髓。部分肿瘤沿神经根生长、穿过硬膜至硬膜外,甚至经椎间孔至椎管外,形成葫芦状或哑铃状外观,使骨性椎间孔扩大。肿瘤一般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边界清楚,内部可有囊变。肿瘤主要是由与神经根并行的根动脉供血

临床表现:神经根性疼痛为患者首发症状,继之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觉减退、肌肉无力和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病变以下部位的痉挛性瘫痪、皮肤和深感觉障碍,以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⒈MRI:MRI显示神经鞘瘤呈圆形、类圆形或哑铃形,边界清晰,T1加权像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为等或高信号,脊髓局部受压变形,肿瘤与脊髓之间分界清楚,其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肿瘤内部坏死和囊变区不强化而得以清楚显示

神经鞘瘤

A:MRI体轴横段位T1加权像示颈2~3椎体水平髓外硬膜下肿瘤为等信号;B:T2加权像为不均匀高信号,病灶更高信号为囊变区,肿瘤向椎间孔生长,脊髓受压左移;C、D:增强扫描体轴横断位和矢状位示肿瘤显著强化,内部有无强化囊变区

⒉CT:CT平扫显示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若经椎间孔向椎旁生长,则呈哑铃形,骑跨于椎管内、外,局部椎弓根和骨质受侵蚀、椎间孔扩大。CT脊髓造影可见脊髓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肿瘤上、下方的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比较影像学:MRI为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MRI增强扫描对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显示更佳。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钙化、骨质结构改变二者的关系,为MRI补充检查方法。传统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检查应该废弃不用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weiliua.com/rfxwlbx/10113.html